【醫學新知】年長者眼疾與跌倒風險

2024-08-05
分享

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  楊榮森

隨著人口快速老化,全世界老年人口快速增加,年老使生理功能急速退步,許多年長者都是慢性病纏身,此外,常常發生跌倒和引發更多傷害,65歲以上成人在一年中跌倒一次以上者約達三成以上,且約一成病人會發生傷害,增高骨折和死亡率,成為照顧年長者的重大挑戰。

除了疾病之外,年紀增長導致體能減退、平衡功能和反應能力變差,加上環境因素如照明不足、地面濕滑、地面不平、地毯磨損捲起、樓梯扶手不穩等,都是引起跌倒的重要因素,要維護良好的平衡功能和姿勢,必須具備正常的視力功能,且配合正常的內耳前庭功能和體位覺,才有助於維持正常的平衡;其中視力障礙是漸進性的變化,常常可能被忽略,但卻是極為重要的因素。年長者因為視力缺陷,會導致跌倒的風險增高。

年長者的視力問題隨著年老而增高,75歲或以上年長者高達2成,常見視力疾病如白內障、黃斑部病變、青光眼、視網膜剝離等,都可能會增加跌倒的風險約2至4倍,所幸當他們戴上合適眼鏡維持清楚視力之後,可以明顯降低跌倒風險,但是有些人未接受視力矯正,或不習慣戴眼鏡,使自己處於高跌倒風險而不自知。

常見的年長者視力障礙疾病包括老花眼、未配戴適當眼鏡以維持清晰視力;白內障逐漸加重,視力模糊而未接受治療;長期青光眼病人的眼壓持續升高,導致視神經損傷,使視野縮小,早期有些病人並未自行察覺,等到跌倒時才被診斷出來。此外,年長者的黃斑部病變損壞黃斑和視網膜中央區域,導致視力損害,長期糖尿病導致視網膜病變,視神經萎縮等病人,常常都沒有明顯徵兆,臨床上應多注意眼睛檢查,以及早診治。

在2024年4月的PLoS One期刊中,日本學者發表觀察性研究,探討年老性黃斑部病變和青光眼對跌倒風險和平衡功能的影響。該研究共有30位年老性黃斑部病變(年齡中位數為76.0歲)和30位青光眼病人(年齡中位數為64.5歲)。研究者評估視力、視野、平衡功能、和跌倒風險,再進行分析。

結果顯示,大多數病人的平衡功能和姿勢控制通常正常,視力和視野缺損對主觀頭暈、殘疾程度和跌倒自我效能評估值的影響不大,但會影響平衡功能。輕度和中度視力障礙的病人,其自我效能評估值較高,跌倒風險相對較低,周邊視野障礙較嚴重病人則有較高跌倒風險。相對而言,此類病人的跌倒風險,低於前庭功能障礙的病人,前庭和平衡功能正常的病人,即使有輕度至中度視力和視野缺陷,跌倒風險仍較低,作者建議對視力受損,且跌倒風險增加的病人,應評估前庭功能。

此外,白內障病人的跌倒風險較高,即使輕度單側障礙也會引起頻繁跌倒;雙眼白內障病人,跌倒風險更可增高約2倍,手術可顯著降低跌倒率。

在2024年6月的Eye (Lond)期刊中,英國、法國、西班牙、意大利等多國學者,共同發表有關65歲≥成年人自我報告的視覺症狀(白內障)與自我報告的跌倒相關損傷間的關聯,該研究共收案中國、迦納、印度、墨西哥和俄羅斯等國共13,101名,平均72.5歲,45.2%為男性。自我報告的跌倒相關損傷為為 4.9%,視覺癥狀(白內障)為29.4%,兩者呈正相關,但只有中國增加1.60倍、印度增加1.96倍,俄羅斯增加3.58倍,且具統計意義。

統合分析顯示,全部5個國家受試者的跌倒風險增高1.88倍,作者結論建議應適量擴大白內障手術的可及性,以減少年長者的跌倒。

此外,施行病人的跌倒預防教育、改善醫療評估、安排體能訓練和改善環境等,都有益降低視力障礙者的跌倒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