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 楊榮森
骨關節炎常會讓關節軟骨逐漸磨損,引起關節積水、發炎、變形、疼痛和僵硬,造成功能障礙,嚴重時讓人寸步難行,疼痛難當,在發生關節炎之後,有些病人的症狀快速惡化,明顯限制活動功能,因而發展到需接受人工關節置換的程度;全球人口老化和肥胖人口數目快速增多,推波助瀾,讓近年來的人工關節置換數目急遽增多,成為醫療保健的重大負擔。
研究顯示,肥胖或體重超重會增加骨關節炎的發病率和進展速度,其可能機制包括關節負荷加重,脂源性炎症、胰島素抗性等。但因為發生關節炎後,疼痛症狀會讓肥胖病人更不運動,使體重直線上升,難以控制;其次,在接受人工關節之後,若未能改善體重,對於人工關節的使用年限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;因此許多臨床指南都一致建議,超重和肥胖病人應及時減輕體重,如此可減少關節炎的症狀,也可降低接受人工關節置換的必要性;即使在需要接受人工關節置換,也應利用手術後疼痛改善的期間,加強體重控制,以期改善關節功能和使用年限,但現實生活中,有些病人比較難以配合飲食、減重計畫與適度運動,來減輕體重,徒呼奈何。
在2024年10月的Int J Obes (Lond)期刊中,澳洲學者報告體重減輕與改善髖骨關節炎症狀之間,具有明顯的相關性,該研究共收案 1714 名髖部骨關節炎成年人,其中1408位完成最初 18週減肥治療,研究者根據完成治療者的體重減輕量,分析與髖關節功能評分(疼痛、日常生活活動受限、僵硬和運動範圍、運動和娛樂功能、髖關節相關生活品質)的關係。
結果發現,在所有評分量表中,體重減輕越明顯的病人,其關節功能改善越大,具有統計顯著意義,尤其是生活品質分數改善最多,達31.14%,可見體重減輕確實可改善關節炎症狀。
其次,針對接受全人工關節置換的病人,可想而知體重越重,會增加人工關節的負荷,縮短使用年限,但近年來肥胖或體重超重人口越來越多,他們較常發生骨關節炎,不少肥胖者接受人工關節換,但他們在接受工關節置換後,體重是否減輕、增加或維持,也很值得注意。
在2024年10月的J Arthroplasty期刊中,美國學者報告一篇統合分析,共收案60837位病人,探討人工關節置換後,病人體重和身體質量指數的變化。該研究收納2022 年 7 月之前的三個資料庫,Ovid MEDLINE、Embase 和 Cochrane的資料,共納入來自 39 項研究的 60,837 名病人,結果顯示,病人接受手術之前的體重,和接受手術之後的體重沒有顯著差異,身體質量指數也沒有差異,進一步分析顯示,約66% 全人工髖關節置換病人和 65%全人工膝關節置換病人,體重變化未達臨床顯著的程度。其他先前的研究也有相似結論,即約64%~70%接受人工關節置換的病人,在手術後的體重一如往昔。
適當控制體重不僅對關節炎有益,也具有心血管疾病、代謝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許多好處,但前述資料顯示,即使有醫師苦口婆心建議病人適當控制體重,以延長使用的年限,但事實上仍有三分之二的病人,並未出現體重的改善。在臨床實務上,仍有待大家的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