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養利他之心 共創和諧社會

2023-11-21
分享

俗語說<助人為快樂之本>,佛教主張<慈悲喜捨>中的<喜>,又稱<隨喜>,看到別人成功,看到別人快樂,跟他一起快樂或與有榮焉的感覺;甚至於幫忙別人,促其成功,使其快樂,而自己也感到快樂,正是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。看到別人失敗或痛苦,不應落井下石,或見獵心喜,應該哀矜勿喜,感同身受,如己受苦,設法幫助這個失敗的人,使其重新站起來。有人說,一切痛苦皆來自於求一己私利,而所有快樂皆根源於利他的行為。<利他>是菩薩的悲願,利他的終極表現就是利益普羅大眾,普渡眾生,度人成佛!密宗大師札巴蔣稱說:「將一己之快樂迴向他人,並將他人之痛苦化為己有;又將所得到的任何功德,再迴向給所有眾生,願他們早日開悟成佛。」一個人如果能將一己之快樂用以交換他人之痛苦,他將會發現快樂不斷湧現。利人利己,能夠<長養利他之心>,就是實現了<助人為快樂之本>。


醫療人員更應以慈悲心懷,拔苦與樂的菩薩精神,為解除病人的痛苦而努力。醫療志業更是利他精神的最佳表現。現代醫療人員,尤其是醫師,可能一輩子盡心盡力為解除病人的痛苦而奉獻。卻可能因為一個病人的治療失敗,惹上官司。如果已經盡力而為,但是因為無可抗拒的理由,使病況惡化,卻惹來病人或家屬貪婪的追訴,纏訟多年,可能灰心喪智,認為對病人的奉獻不值得。因而喪失了原有的愛心,使以後的醫療工作,戰戰兢兢,甚至使出“防禦性醫療”行為,只敢看輕症,重症一率謝絕治療,迅速轉診。或選擇較安全的處置,放棄較有效但卻可能是較危險的治療方法;或者多做不必要的檢查,譬如多抽血、多照X光乃至CT、MRI、PET等昂貴且可能增加輻射傷害的檢查。譬如在美國,腰痛的病人,長期治療不癒,若被另一位醫師最後以MRI發現有椎間板突出,病人可能反告前面的醫師,延誤診斷。於是以後只要碰到腰痛病人,很多醫師就不管有否需要,先照MRI以求安心。反而在病況惡化時,因為已照過MRI沒問題,延誤了醫師再選擇MRI的時機。現在在台灣,頭部外傷病人到急診,急診醫師很多會開立CT的檢查,大多是正常。等到病況稍有惡化,卻因為昨天CT正常,使醫師不敢再做CT(怕健保核刪),反而耽誤病情的即時正確診斷與處置。


車禍病人有時急性硬腦膜下出血,鄉下的一般外科簡單鑽開顱骨引流血水,就可救命。但可能擔心萬一沒弄好,可能挨告,不如轉往大醫院,結果可能在轉院過程中,耽誤了治療的黃金時機。


如何減少醫療糾紛及合理迅速的解決醫療糾紛的爭端,以減少醫師的防禦性行為;如何長養利他之心,長保醫師的愛心初衷,使社會更和諧,生活更快樂,是醫界的重要課題,也是社會包括病人及家屬的共同功課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本文登錄於http://profrcchenmd.blogspot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