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忍」字頭上一把刀,有時要忍住難忍之氣,並不容易;面對的情境可能令人咬牙切齒,血脈奔騰,恨不得一拳回敬或一槍解決。如果不能忍,可能招來永遠後悔或後悔莫及,乃至利刃穿心,白白送命的慘劇。韓信能忍胯下之辱,才能成就建立大漢帝國的偉業!年輕人喜歡呼朋引伴,飆車逞勇,等到不幸發生車禍,陪掉性命,毀掉大好前程,讓白髮人送黑髮人,情何以堪!
報紙上看到年輕人飆車對撞享受刺激的慘劇,只能搖頭嘆息。去年醫界一位老友,正很成功的培植愛子接班,沒想到年輕人喜歡飆重型機車,在一次呼朋引伴逍遙於鄉野馬路上的快意行程中,不幸失控翻車,送掉自己一命,也送掉父母的期望。去年初,參加一位晚輩年輕人的熱鬧婚宴,分享表弟一家人的喜悅,也很高興看到這位充滿燦爛前程的小侄子,步上紅毯,開始自組幸福家庭。沒想到年中時,一同當義消的夥伴們邀約溪邊烤肉,正玩得暢快時,大家提議冒險泛舟。橡皮艇還沒固定好,年輕好漢就一個箭步跳上去,當下翻入水中,雖然同伴們馬上下水搶救,他已被溪底暗流捲到兩百公尺下游了。送抵醫院已無生命跡象,被宣布為DOA(Death on arrival,到院死亡)。雖經兩家醫院搶救,已是回天乏術了。
雖然照例要慰問老友或表弟,節哀順變,勇敢接受「命運的安排」。但是我真的無法勇敢的面對他們,親自慰問他們。難道我們真的要這麼無奈的等到不幸發生後,才來「勇敢的面對」嗎?難道我們不能透過教育與宣導,提倡「安全行為」,避免悲劇一再重演嗎?
醫界常說「預防勝於治療」,公共衛生的教育鼓勵使用保險套的安全性行為。教育界為什麼不能作預防的工作呢?在我們灌輸孩子「力爭上游」、「輸人不輸陣」,奮發勇敢的同時,可否也教育孩子,在人生的奮鬥中,如何適時使用「忍字保險套」,以保護自己,也保護別人?
冒險犯難的精神,是社會進步的動力;很多人爭取脫穎而出,傲視同儕,很多人讚美不服輸的精神,鼓勵力爭上游。我們也鼓勵合群的活動。但是對這些冒險犯難的行為,我們能否教育孩子,事前冷靜的安全評估?醫療上常常要評估手術或用藥的安全性,評估利弊得失,決定最好的治療選項。我們是否也可教育孩子們如何冷靜評估冒險行為的利弊得失,不必一窩風參與冒險,或受不了朋友的慫恿或激勸,沒有適時帶上適當的「保險套」,就投入冒險行為中。在面臨令人生氣的情境時,如何適時煞車,不必陷入更危險的狀況。英文ANGER與DANGER只差一個字母,我們何必為了別人的錯誤,賠上自己的健康或生命?(本文收錄於http://profrcchenmd.blogspot.com/)
何必鬥狠逞勇?
2023-10-25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