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友相聚聊天,有時會聽到:「那家醫院的護士好親切!」或「那家醫院的護士好兇!」的對話,或「感謝你的介紹,那家醫院的醫師及護士都很親切。」病人到醫院,當然都希望解除病痛,但也很期待醫院工作人員,門診從掛號櫃檯、診間、檢驗、領藥到結帳所接觸的人,都能親切說明,笑容以對。有時雖然病痛解除,卻要忍受一肚子的窩囊氣,對醫療機構的印象就不好。尤其如需住院好幾天,與疾病對抗,心情已夠沉重,每天都還要面對晚娘面孔,真是情何以堪!難怪會有「那家醫院的護士好親切」的讚嘆。
其實古人期待或倡導「視病猶親」,就是看到華人的人性「親疏有別」,面對親人或朋友,就能揖躬禮讓,笑臉相對;對陌生人,就面無表情或爭先恐後,惡形惡狀!因此才特別強調醫療人員要「視病猶親」,並不是說醫療人員那麼倒楣,親戚朋友常常生病!南丁格爾女士在英軍戰場上一襲長衫一盞孤燈,穿梭於傷兵病床間的影像,就是慈悲親切的觀音菩薩的化身!「白衣天使」的美譽,正是社會對護理人員的殷切企盼。
醫師可以很盡責的告訴病人要開刀與否的各種理由,然後丟出一句:「手術與否,你們自己決定。」但是當手術可能挽回病人生命,延誤手術時機可能送命,而病人及家屬卻遲遲不簽手術同意書。此時醫師如能更親切的詢問,可能發現病人是因為經濟的理由,怕手術耽誤工作,減少收入。醫師偷偷的塞了一包錢在病人手中,讓病人勇敢的接受手術治療,救回一命。這就不只是盡責而已。
梅約診所的創辦人之一,查爾斯‧梅約晚年在一次查房時,看到一位住在八人房的癌末病人,覺得此時這位病人最需要的是住進單人病房,讓家屬靜靜的陪他度過安詳往生的最後時光。梅約醫師退出病房後,將400元美金交給跟他查房的年輕醫師說:「請把病人轉到單人病房。」
護士可以很盡責的將藥送到病人手上,交代病人自行服藥。她也可更親切的端來一杯開水,親自協助病人把藥吞下。護理人員在給予病人注射藥前,如能親切的「請問貴姓大名」,核對病人姓名與處方指示單上的姓名,並請問病人:「你是否對某某藥物過敏?」不但可以順利完成任務,並且也親切安全的提供了服務。藥師在核對完身分後,如能再加問:「請問你是否有糖尿病?」就可避免將糖尿病用藥發給沒有糖尿病的病人了。
護理師或藥師在給藥前,可以盡責的問:「你叫什麼名字?」完成確認病人以減少錯誤的任務,但也可以用:「請問貴姓大名?」更親切的完成同一任務。希望人人在提供服務時,盡責以外更能加上一點為對方設想的親切態度(盡責+),期待以後每一個人離開醫院後都能讚美說:「那家醫院的護士好親切!」
(本文收錄於陳榮基部落格 http://profrcchenmd.blogspot.com/)
那家醫院的護士好親切!
2023-10-25
分享